忆《战宛城》的曹操(祝侯喜瑞先生九十寿)
许姬传(1900-1990),字闻武,号思潜,原籍浙江,生于苏州。幼受家庭熏陶,8岁随外祖父徐致靖读书,讲授经史诗文以外,还教弈棋、吹笛、唱昆曲、读小说。1919年到天津,在直隶省银行当文书。对京剧发生浓厚兴趣,经常向京胡圣手陈彦衡学习谭(鑫培)派声腔,并结交京剧界人士王瑶卿、杨宝忠、言菊朋等。长期任中国剧协和梅兰芳剧团秘书。并致力于文物鉴赏和收藏,工书法,亦擅楹联。
侯喜瑞先生是京剧界年龄最高的老艺人,也是“富连成”社前期“喜连成”科班的第一科学生,学的是架子花脸,宗黄润甫一派,与已故北京市戏曲学校校长郝寿臣齐名,都是学黄而得其神韵的。
五十年前我就在梅兰芳、程砚秋先生的剧团里看过侯老许多戏,但印象最深的是他演的曹操。现在谈一谈一九五七年在“中和园”看侯老演《战宛城》里曹操的精彩表演。那天角色配搭整齐,杨派(小楼)武生孙毓堃扮张绣,唐大郎(云旌)曾誉为“花王”的筱翠花(于连泉)扮邹氏,钱金福的儿子钱宝森扮典韦,王长林的儿子王福山扮胡车,都是当行出色,家学渊源。
侯喜瑞之《战宛城》
侯老出场的台步、身段就与众不同,他没有端着架子,而给我的感觉是潇洒儒雅,轻松飘逸,使我想到与少年时读过陈寿《三国志》,以及童年最喜阅读的《三国演义》对曹操的描写的神态是非常接近的。因而联想起陈彦衡老师曾向我介绍黄润甫的演技,他说:“黄三(黄润甫行三,满族人,有文化)的曹操有书卷气,同时,他演曹操,每个戏都有独到的见解,《捉放曹》着重表现他宁我负人,不教天下人来负我;《阳平关》则俨然魏王的气度,《战宛城》马踏青苗时着重显示他爱护农村庄稼,抢邹氏后又表现他好色。”
侯老在马踏青苗一场,传令毕,在「泣颜回」牌子第一句后上马,第二句领起圆场,在“抽头”加堂鼓的点子中,率全军缓缓前进,先后在“大边”、“小边”亮相唱曲,侯老在“抽头”中,抱鞭迈着插步,尤为边式好看。
这一段整个舞台调度和节奏,都表现出大队人马绕小道而行的画面,侯老的身段更突出曹操小心翼翼,缓辔而行的情景。侯老在他的《学戏与演戏》一书中,对踏马和马惊以后的身段,作了详细的介绍,但对「泣颜回」曲子中的精彩表演和目的性,没有提到,我补充如上。
当曹操在过街楼看邹氏和抢到邹氏后,摇着扇子问“夫人是何人宝眷哪?”的表情,以及张绣杀进来后,曹操穿女袴袄狼狈而逃的神气,在曹操翻案风的浪潮中,有人曾对我说:“《战宛城》后半出,故意丑化曹操,要修改身段、扮相。”我不完全同意他的看法,就说:“曹操是一个雄才大略,文武兼施的统治者,但他的好色轻佻,是见诸正史和说部的。”
侯喜瑞之《战宛城》
我从书架上找出《三国演义》第十六回“吕奉先辕门射戟,曹孟德败师消水”下面有一节描写曹操抢邹氏的情况:
一日操醉,退入寝所,私问左右日:“此城中有妓女否?”操之兄子曹安民知操意,乃密对曰:“昨晚小侄窥见馆舍之侧,有一妇人,生得十分美丽,问之,即绣叔张济之妻也。”操令安民领兵取之,取到军中,操见之,果然美丽。操曰:“吾为夫人故,特纳张绣之降,不然灭族矣。”邹氏拜曰:“实感再生之德。”操曰:“今日得见夫人,乃天幸也,今夕愿同枕席。随吾还都,安享富贵,何如?”邹氏拜谢,是夜共宿于帐中。
此人看了说:“这是小说,故意贬低曹操,不足为凭。”
我又把《三国志·武帝纪》裴松之注引《曹瞒传》:
太祖为人佻逸无威重,好音乐,倡优在侧,常以日达夕,被服轻绡,身自佩小鞶囊,以盛手巾细物,时或以冠恰帽以见宾客。每与人谈论,戏弄言诵,尽无可隐,乃欢悦大笑,至以头没杯案中,肴膳皆沾污巾帻,其轻易如此。
我向他解释:“作为一个统治者,有时装得一本正经,在内宫密室中,往往露出狐狸尾巴,曹操虽然佻逸无威,但他并不掩饰他的生活细节,看来他还不是一个伪君子。我当年看这节书,感到文笔虽然锐利,但觉得他描述的曹操是个风趣人物。可是裴松之在《三国志》卷三《明帝纪》裴松之注引《魏氏春秋》里有一节就感到曹操太不地道了,因为这件事牵涉到关羽,当年是人人敬重的‘武圣’,戏班里称他为‘老爷’,所以从未有人引用过。”
这位朋友听我说到这里,颇感兴趣,急于要看这一节,我就把《明帝纪》翻给他看:
(秦)朗父名宜禄,为吕布使诣袁术,术妻以汉宗室女。其前妻杜氏,留下邳。布之被围,关羽屡请于太祖,求以杜氏为妻,太祖疑其有色,及城陷,太祖见之,乃自纳之。
我接着说:“裴松之的注引很有价值,《三国志》是官书,沿袭了前后《汉书》的体例,同时看出陈寿在《武帝纪》中,竭力避免损害曹操形象。裴松之把不少重要的史料,详加注释,保存了历史的真面貌。他对宋文帝上《三国志》注表,有几句话能看出他著书的抱负:“窃惟绘事以众色成文,蜜蜂以兼采为味,故能徇素有章,甘逾本质。”
这位朋友,经我反复引证,就放弃了原来的主张,不再争论了。
话归本题,《战宛城》的曹操,虽然可以画龙点睛地表现一点佻逸好色的性格,但不可过火。裴松之注里描写的曹操,还形象地勾画了他风趣诙谐,这一点侯老也做到了。
侯喜瑞之便装照
京剧以搬演历史题材见长,但有些剧本质量并不高,而卢胜奎编写的连台三国相当成功,萧长华先生是他的义子,据萧老说:“卢老先生喜欢钻研历史,他编三国戏不仅根据演义,有时还参考正史。”萧老还说:“他学文化,写日记,就受他义父的影响。”侯老也是萧老培养起来的优秀演员,这位有真才实学,见多识广的老先生,还能对后辈口讲指划,传授真方,我希望中、青年演员们,在不影响侯老的健康的情况下,细水长流地,一滴一点地向他学习,这是祖国的宝贵财富啊!
(《许姬传艺坛漫录》)
致力于寻找和分享
梨園雜志
微信号:liyuanzazhi
新浪微博:@梨園雜志